科普|结直肠癌患者如何正确看待抗血管生成药物导致的高血压

2023-07-27 17:47:12 来源:东方网


(资料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GLOBOCAN数据库,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男性第3常见、女性第2常见的癌症。遗传及环境因素均可以增加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大多数结直肠癌为散发性,年龄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红肉和加工肉类、吸烟及喝酒等。

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十大特征之一,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国内外开发出很多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1、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其代表性药物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VEGF⁃A, 阻断血管生成通路。贝伐珠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首个重组人源化抗VEGF 单克隆抗体。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上的VEGF受体,减少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2、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TKI作用靶点除 VEGFR外,还可选择性抑制包括PDGFR、FGFR、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等其他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相关的酪氨酸受体和酪氨酸激酶,代表性药物有瑞戈非尼、呋喹替尼等。这类TKI药物可与胞内段酪氨酸激酶域竞争性结合,抑制其磷酸化过程,阻断细胞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晚期结直肠癌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

抗血管生成药物导致的高血压非常常见,有报道贝伐单抗导致的高血压发生率大约23.6%,其中有7.9%患者发展为进展期高血压。而小分子的TKI类药物瑞戈非尼由于系多靶点药物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更高,使用瑞戈非尼的患者中约有44.4%发生高血压,这其中约12.5%的患者发展为进展期高血压。呋喹替尼高血压发病率为23.0%~57.1%,3/4级为8.2%~20.0%。由此可见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抗肿瘤同时需要高度重视血压情况。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所致高血压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作用,可能的机制有如下几种:1、VEGF通过内皮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导致一氧化氮的释放,一氧化氮是一种显著的血管扩张剂。然而抗血管生成药物阻断VEGF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会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分泌,致使能扩张血管的一氧化氮浓度下降导致高血压。2、VEGF抑制剂通过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高血压。3、VEGF抑制剂降低了高血压患者内脏器官的微血管密度,从而降低了血流速度并导致高血压。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引起的高血压作了分级,具体如下:1级,收缩压120~139 mmHg,或(和)舒张压80~89 mmHg;2级,如果既往在正常值范围内,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反复或持续性(≥24 小时)舒张压升高>20 mmHg或血压大于140/90 mmHg;需要给予单药治疗; 3级,收缩压≥160 mmHg,或(和)舒张压≥100 mmHg;需要医学干预,甚至需要多种药物治疗或强化治疗。4级,危及生命(如恶性高血压,一过性或持久性神经功能受损,高血压危象);需要紧急治疗;5级,死亡。

当结直肠癌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时如何科学管理及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成为肿瘤治疗重要的一部分。1、对治疗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应稳定控制在150/100mmHg以下;2、对于已有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肾病等需慎重,建议请专科医生会诊后决定。3、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压;服用药物后早期血压增高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甚至没有明显症状,故需要定期检测,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贻误病情。4、停药后仍应规律性地监测血压。虽然贝伐珠单抗引起的高血压多发生于治疗开始的1 年内,但对于治疗期间曾发生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加剧的患者,在治疗停止之后仍应规律性地监测血压。

当结直肠癌患者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出现高血压应遵循如下处理原则: 1、积极治疗高血压,按照高血压治疗原则处理,予以适当降压药物; 2、若患者发生中度以上的高血压即收缩压高于160mmHg,舒张压高于 100mmHg时,应暂停抗血管药物并给予降压治疗,直至血压恢复到低于150/100mmHg方可恢复抗血管治疗(见下图)。同时建议心脏内科科门诊。

鉴于一方面结直肠癌患者抗血管生成药物使用非常广泛,几乎可以用于晚期任何可能的阶段,另一方面抗血管生成用药过程中的高血压不良反应非常普遍。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1、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患者高血压多在用药后 2周内出现,并随间断停药而波动。在开始用药前6周应每天监测血压,后续用药期间每周监测血压 2-3 次,若发现高血压或头痛、头晕症状应积极与临床医师沟通并在其指导下接受降压药物治疗、暂停治疗或调整剂量。2、当发生 3/4 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应暂停用药;如 3/4 级高血压持续,建议停药。3、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到心内科就诊。

根据抗血管生成药物导致的高血压的分级治疗具体如下:1级:观察,不处理;生活方式的干预例如: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应用,处理好高血压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患者安全使用抗肿瘤肿瘤的有力保证。

作者: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 肿瘤内科 王飞

标签:

上一篇:“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