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鲜果田头均价5.4元/斤;
田头销售收入总额约1亿元;
(资料图片)
荔枝电商均价达14.5元/斤;
电商销量占总销量15.7%,较去年增长10.2%......
雷岭荔枝种植面积占辖区面积近一半。
2023年的荔枝季,雷岭无疑是“甜蜜”的。除了荔枝电商发展迅速,雷岭荔枝也实现了销售价格的“四连丰”。自2020年起,雷岭乌叶连续四年均价稳定在2.4-3元/斤,桂味稳定在6-7元/斤。
雷岭是广东荔枝晚熟产区的代表。卖好雷岭荔枝,是打赢全省荔枝收官之战的关键一环。从远在山中无人知,到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国际果”,雷岭荔枝以“12221”四年深入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一个弹丸小镇究竟靠什么突破了各大产区包围圈?
雷岭答:将市场挺在生产前。
雷岭荔枝。
借势:荔枝小镇告别“单打独斗”
“越来越多的人奔着‘雷岭荔枝’的名头而来。”为了供货预订单,今年汕头市潮南区雷岭荔枝协会会长古城钦在荔枝收市前的一个多星期,每天都要婉拒不少新客商。这样的荔枝热在几年前他根本不敢想象。2020年,古城钦初到广州参加行业交流的时候,外地人问得最多的还是:“雷岭有荔枝吗?”
在当时,这样的疑惑并不奇怪。作为荔枝第一大省,广东荔枝种植县市超80个。而雷岭仅是一个镇,荔枝林面积也仅为4.4万亩,不及近邻惠来的1/3、湛江的1/5、茂名的1/20。雷岭荔枝可谓在包围圈中“夹缝求生”。一方面规模小,产业体系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中晚熟,上市时与增城等大产区尾市撞期,同时又面临消费热情下降的压力。
雷岭几乎家家户户种荔枝。
为了破局,雷岭开始了荔枝营销模式的探索。自2005年起,连续多年出口北美市场;自2008年起,以荔为媒连续举办荔枝节。“雷岭在长久的坚持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想要叫响品牌、扩大影响力,单靠地方力量是不够的。”雷岭镇副科级干部张海清说道。
雷岭高位引领,推进荔枝产业发展。
2020年是转变的关键年。当时,省“12221”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徐闻、高州等地接连告捷,正陷于“单打独斗”困境的雷岭,敏锐地看到了破局的希望。当地领导主动而为,组团拜访省农业农村厅。
了解情况后,时任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郑宏宣当即带队前往雷岭,调研并分析了雷岭现状之后,明确指出“12221”是解决雷岭荔枝问题的有效路径。同年,南方农村报、一亩田等单位在省农业农村厅的牵线下,加入到雷岭荔枝的营销中来。
在上级单位的支持下,2020年雷岭首次尝试“荔枝节+直播带货”模式。
接下来的四年间,在“12221”的指引和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雷岭荔枝:
——拓宽了销路,引入了采购商。2020年,抓荔枝节举办契机,做优产销对接服务;2021年,雷岭荔枝首次前往长沙推介,促成采购订单2045吨;2022年,在多家商业广场投放广告、举办荔枝品鉴展销会;2023年,先后赴广州增城、西安、杭州等地推介,并邀国内30家采购商进产区。
6月20日,雷岭镇镇长连炼生带队赴杭州推介雷岭荔枝。
——联动了资源,形成了社会合力。2020年以来,雷岭与南方农村报合作,宣传推广“雷岭荔枝”品牌;与华农等高校院所合作,培育引进观音绿、巨美人等名优新品;与中荔集团合作,扩大雷岭荔枝在国际市场影响力;与广药集团合作,发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以前荔枝滞销时有发生,但2020年以后,雷岭荔枝再也不愁卖了。”古城钦说,来雷岭收购的荔枝大型采购商从四年前不足10家增长至超30家。也有不少采购商通过线上订货,雷岭荔枝卖到了北京、上海甚至全国各地。“现在提起雷岭荔枝,觉得特别的自豪,消费者认可,产业人也有尊严!”
从2020年起,广东外经农合中心已三次组织雷岭荔枝采购商产地行。“今年采购商在雷岭走遍荔枝山,遇上过雷暴雨,也有人因酷热中了暑。”古城钦尤为感慨。
采购商进雷岭考察对接。
据了解,2020年以来,雷岭乌叶荔枝收购均价连续四年稳定在2.8元左右,桂味荔枝稳定在6-7元之间,荔枝产业创造平均每户收入超过1万元,田头销售约1亿元的好成绩。
突围:探索“小而美”差异化发展
“12221”为雷岭注入市场活力的同时,也让其看到了与省内其它产区的差距。
在各大荔枝产区的包围圈中,雷岭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选择‘雷岭荔枝’?”
雷岭荔枝。
品质,这是雷岭找到的关键词。优良的生态条件加上较晚的成熟期,让雷岭荔枝在生长过程中吸足了养分,自然糖分更足,品质出众。另一方面,雷岭荔枝自2005年起连续销往北美市场,品控稳定,深受国际市场信赖。
雷岭荔枝连续二十年出口北美市场。
“雷岭比不了‘量’,但可以把‘品质’做到极致。”张海清介绍,近年,雷岭以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为契机,打造国家级、省级认证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2.38万亩,标准化示范区1000亩,物流冷链运输中心1个。
同时,着力推进品种结构优化,至2023年,雷岭新培育引进冰荔、巨美人、仙进奉等新品种共2800亩,均已产出并实现较大的经济收益,亩产95至235公斤,零售价24至300元/公斤。
雷岭水肥一体化荔枝高标准示范园。
南溪村种植大户刘友泉今年冰荔卖上了300元/公斤的高价。2021年,他从雷岭良种示范园嫁接水晶球、红灯笼、挂绿、冰荔等优新品种以后,家中果园荔枝品种多达16种。“效益比传统品种要高上许多。”
优新品种——巨美人。
晚熟,是雷岭找到的另一个答案。晚熟是劣势,也可以转化为优势。张海清认为,过去雷岭之所以发挥不出晚熟优势,是因为“还不够晚”,上市时与增城、从化等地荔枝尾市撞期。
近年来,雷岭通过大力推动荔枝品种结构优化,推广种植桂味、糯米糍等品种,缩减相对早熟品种乌叶占比,有效避开广东荔枝上市高峰期。
雷岭镇良种荔枝栽培示范园品种介绍。
既要保持独特性,也要取长补短。这几年,雷岭经常组团前往广州、高州等地取经,向同行学习更多市场营销新做法。举一反三,雷岭推行荔枝统一包装和溯源二维码注册认证;在淘宝网开设“雷岭荔枝”专卖店;申请“雷岭荔枝”进驻“特色中国-广东馆”。今年5月,“雷岭荔枝”“雷岭乌叶荔枝”成功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
今年5月,“雷岭荔枝”“雷岭乌叶荔枝”成功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
“优质品牌打出去以后,议价权自然提升了。”古城钦认为,“雷岭荔枝”已成为粤东优质荔枝品牌代表,价格通常比周边产区每斤高上5毛至1元钱。“不要小看这细微的差距,多1毛钱,整个产区一年就多几百万。”
融合:“荔枝+”加出多元增收路
2020年,“80后”雷岭荔农张炳洪以高粱加荔枝进行低温发酵,成功推出了浓香型荔枝发酵酒。此后,雷岭荔枝酒在川渝和东北等地站稳了脚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荔枝酒认识到雷岭。
雷岭荔枝酒。
今年,雷岭与广药集团实现强强联手,推出荔小吉雷岭荔枝饮料,提高了产业附加值,也让鲜果销售有了“后路”。
荔小吉雷岭荔枝饮料。
69岁的陈永元退休后守着一片30亩的荔枝园。2021年,当地政府筹集资金,帮他修缮果园道路。如今,路变宽了,前来果园采摘的游客也多了,“休闲农业”成为他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前不久,雷岭“十大荔枝自摘园”公布,陈永元的果园成功上榜。
第十六届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十大自摘园”颁授仪式。
上述是雷岭荔枝产业变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雷岭把荔枝产业和红色文化、食品加工、休闲农业、电商销售等结合起来,着力探索“荔枝+”模式,延伸荔枝产业链,推进三产融合。
2023年已是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举办的第十六个年头。节后,雷岭镇龟山村村委书记蓝坚鸿表示,“在节庆的宣传带动下,龟山大糯荔枝每斤收购价较节前上涨近2元,前来采购和自摘的游客多了许多,村里荔枝供不应求。”
第十六届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
为借势农村电商发展东风,雷岭正推进荔枝线上销售布局。一方面,与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合作,促成寄递降费、荔枝物流冷链专线、直播资源对接等项目在雷岭落地;另一方面,与一亩田等电商平台联手,开展荔枝电商、新营销人才培训,建立起一支有实力的荔枝营销服务队伍。
“雷岭荔枝的顺丰寄递量同比增长超30%。”顺丰粤东地区副总经理刘焕介绍,今年顺丰揽收深入田头,在雷岭增设14个揽收点,基本实现荔枝专业村全覆盖,让果农足不出村,随处可寄。
荔枝电商成新热潮。
“希望通过电商,把雷岭荔枝宣传出去,让更多人知道雷岭。”一种新的分工——“老年人种荔枝、年轻人做电商”正在形成。蓝志鸿便是雷岭荔枝电商青年的一员,他的团队承包了700棵荔枝树,解决了周边老农人的销路问题。“专业人做专业事,老农人只管种荔枝,比以前省心多了。”
“做电商的人多了,荔枝摊档比去年少了约1/3。”这是雷岭镇长连炼生最直观的感受。
荔枝季期间,镇上的顺丰荔枝寄递点业务繁忙。
据统计,2023年,雷岭镇全镇荔枝电商销售均价14.53元/斤,销售量1438.24吨,销售收入4179.7万元,电商销量约占荔枝总量的15.7%,有包括电商直播、短视频、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益农商城、微信视频号、微商等在内的电商数量约90家。
【指导】麦倩明 黄帼蓉